针对在仅具有三原色(red-green-blue,RGB)摄像头的通用消费设备上部署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反欺诈(face anti-spoofing,FAS) 算法时存在的挑战问题,提出一种高效且轻量的RGB单帧FAS(efficient and lightweight RGB frame-level face anti-spoofing,EL-FAS)模型。探索一种新的全局空间自注意力机制捕获全局上下文信息的依赖关系,以提高模型泛化能力并在受限条件下实现高检测性能;设计一种等通道像素级二元监督方法,强制模型从不同的像素中学习共享特征;采用Bottleneck模块搭建骨干网络以减少模型参数。试验结果表明,EL-FAS模型在OULU-NPU数据集的大多数协议上平均分类错误率RACE最低,取得较好的人脸欺诈检测效果,在SiW数据集和跨数据集测试中也取得较好的性能,并且模型轻量,参数只有1.34×106个。
为了研究移动雷暴冲击风的时域特征及其作用下风力发电机动力响应参数的特点, 利用谐波叠加法模拟得到移动雷暴冲击风的风速时程; 建立考虑叶片和塔筒耦合作用的风机结构有限元模型, 得到沿塔筒高度方向加速度、位移、截面应力、剪力的响应分布规律; 考虑风机停机状态下不同叶片的停摆角度, 进一步分析叶片及塔筒的加速度、位移响应; 考虑不同风向角对风机影响, 分析动力响应的频域特性, 给出振型参与系数、塔顶位移及加速度和塔底弯矩的幅值随频率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 移动雷暴冲击风的风速时程包括2个明显的波峰(0~T/3、T/3~T/2), 不同叶片停摆角下位移响应峰值的变化与所在位置高度密切相关, 雷暴冲击风荷载频率和一阶主频(0.230 Hz左右)对结构位移和截面弯矩幅值影响明显。
为更精细化地辨识节点重要性, 扩展节点有效信息集聚范围和类别, 对网络节点的空间位置属性信息与其直接及间接邻居节点间关联结构信息进行融合、集结, 提出复杂网络多阶邻居递阶关联贡献度的节点重要性辨识方法。依据网络节点空间位置层级差异及层间交互信息给出节点层级位置属性贡献度定义; 构建复杂网络目标节点多阶邻居递阶关联贡献度矩阵, 表征直接邻居节点、间接邻居节点与目标节点间关联度对其影响力的递阶贡献; 提出节点跨层跨级空间拓扑位置贡献度与多阶邻居递阶关联贡献度融合的节点重要性辨识方法。仿真试验表明: 在6个真实网络上所提方法有效提升节点重要性辨识的精细性和准确性。本研究通过探究网络节点间多阶递阶交互行为, 为深入探索网络背后的动态演化机理, 进而做出预测和调控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针对粉质黏土地层在役桩基础承载力不足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在役桩基注浆加固参数设计与加固效果评价。通过浆脉施加体积应变的方法建立注浆压力传递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注浆工况下粉质黏土地层桩侧径向压力的分布规律,提出注浆参数设计方法。土压力随距离的衰减是非线性的,在一定的土体参数下注浆压力为2.0 MPa, 注浆孔与桩侧距离为0.5 m时,传递到桩侧的径向压力较大。以京台高速改扩建现场桩基为模型,绘制不同工况下桩基承载力提升幅度等值线图,注浆加固后桩基承载力提高了30.3%~89.4%,为在役桩基加固效果提供参考。
针对复杂型面零件加工精度要求提高以及在自由曲线跟随任务中实时精确计算轮廓误差难度较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弧长参数的自由曲线实时误差估计算法。在MATLAB/Simulink中利用非均匀有理B样条(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 NURBS)插补对椭圆轨迹和双纽线轨迹进行规划,将基于弧长参数的自由曲线实时误差估计算法与切线法、圆近似法、平均速度法和三点圆法的轮廓误差估算精度与执行时间等性能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弧长参数的自由曲线实时误差估计算法较现有常用的轮廓误差估计算法具有更好的轮廓误差估算精度,并且适用于大曲率自由曲线的情况。利用该方法可以更进一步设计出先进的交叉耦合控制(cross-coupled control, CCC)运动控制方案。
为研究单箱三室混凝土箱梁水化热温度场及应变场分布规律, 在广西来宾浇筑混凝土箱梁缩尺(1∶2)模型, 埋置148个温度传感器和20个应变传感器, 并布置气象传感器, 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分析, 得到C60高强混凝土箱梁水化热温度场分布规律。单箱三室箱梁水化热共分为3个阶段: 温升阶段(0~24 h)、快速温降阶段(24~96 h)和平稳温降阶段(96~240 h)。箱梁截面平均温度需179 h才低于入模温度, 说明箱梁水化产生的热量至少需要7 d才能完全消散。全截面温度峰值为浇筑后24 h, 最高区域为梗腋位置处, 最高温度达90.2 ℃, 此时顶板最大横向温差达32.2 ℃。受分层浇筑影响, 浇筑后12 h, 边腹板最大竖向温差达40.1 ℃, 现场可观察到施工冷缝。梗腋处温度场分布复杂, 梗腋最大横向温差为22.5 ℃, 最大竖向温差为29.9 ℃, 梗腋表面横向收缩应变小于竖向。梗腋外表面温度较低且受模板约束, 应变小于梗腋内部, 有6个梗腋存在竖向开裂风险, 最大收缩拉应力为抗拉强度的1.5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