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和2005年,国内发生了两起尿素合成塔(以下简称“尿塔”)塔体严重爆破事故.作者就尿塔内物料发生化学爆炸的多种可能性做了具体分析和计算,并与实际尿塔爆破事故所产生的破坏程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如果尿塔未存在严重缺陷,塔内物料发生化学爆炸所产生的能量不足以造成两起事故尿塔塔体的严重爆破和周边环境的巨大破坏.因此,作者认为尿塔塔体爆破的原因是:尿塔塔体存在严重制造缺陷或者是强度层板存在严重应力腐蚀开裂,产生塔体严重破裂引发的物料蒸汽爆炸.
利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某对旋风机进行了全流道非定常湍流计算,预测了前后两级叶轮附近两对动-静干涉面以及一对动-动干涉面上压力脉动的频域分布情况,分析了压力脉动沿干涉面径向的传播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后级叶轮叶片对叶轮区域压力脉动的影响要远大于前级叶轮.分析结果可以作为对旋风机叶轮部分气动噪声预估的参考依据.
控制阀阀芯型线方程对阀前后压差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控制阀的仿真模型,并对不同阀芯型线的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了不同阀芯型线对阀前后压降的影响.同时,在考虑流固耦合作用下对控制阀阀体进行了应力分析.通过耦合场分析,可以避免应力集中,提高阀体的使用寿命,优化设计阀体结构.
针对电力系统无功优化采用粒子群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模拟退火算法约束条件多和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粒子群与模拟退火相结合的算法.该算法根据粒子群的易实现性、快速收敛性及模拟退火的全局收敛性,进行协同搜索,求取系统无功优化的解集.对IEEE14、57、118节点系统进行了无功优化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原理简单易实现,计算效率高且能获得质量更高的解.
电压质量是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需要利用合理的电压无功措施进行调整.在电压无功调整的数学模型中引入了不可行度概念,用于处理模型中的约束条件,并结合改进遗传机制的遗传算法对系统进行电压无功调整.不可行度的引入扩大了遗传算法的搜索域,提高了算法的寻优能力.通过对实际系统的分析计算表明,该算法可以较好地平衡来自目标函数最优化和约束条件限制的压力,有效地改善电压质量.
通过设定保守环境条件而确定的输电线路允许载流量在大部分时间内限制了线路热载荷能力的发挥.从实时运行角度出发,以反映电热耦合关系的热平衡方程为基础,对线路热载荷能力进行重新审视,并给出静态热定值和暂态热定值的定义,在此基础上以温度决定导体热载荷能力为核心,温度与电力系统运行调度相牵连为线索,提出超前热定值的新概念,并以超前调度、安全调度为例,阐述超前热定值的应用前景,为深层次地研究电力系统运行调度中电热协调理论奠定基础.
基于离子状态去除材料的加工机理及其加工后工件表面的优异特性,电解加工在微细、精密,甚至是纳米加工中都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针对绿色制造和微细加工的需求,提出以纯水为电解液的微细电解加工工艺方法,采用阳离子交换膜促进纯水解离,提高电解加工过程中电流密度;并利用超声辅助电解液产生振动冲击及“负压空化”效应来消除附着在工件表面的钝化膜,解决加工过程中电解产物排出问题,不仅提高了材料去除率,更保证了加工过程的稳定性.
将遗传算法与分形艺术设计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分形图案生成方法.这种方法通过二叉树结构表示分形图案的迭代函数,并对树型结构表示的迭代函数进行遗传操作,产生新的后代.为更快、更好地满足用户提出的设计需求提供了有利帮助.通过实验验证其算法的可行性.
针对准确收集交通堵塞数据难以及交通事故数据少、信息弱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交通预测方法,该方法不需要过去的数据及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而采用了传感技术和昆虫传递信息的机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其预测准确度高于时间序列中的滑动平均法.
提出了把波动效应分析和系统依赖图结合起来进行切片的方法,通过波动效应分析反映面向对象程序中单元间的波动关系,基于系统依赖图切片侧重于分析控制依赖和数据依赖.分析了面向对象程序中的波动效应,扩展了粗粒度切片的含义,并且把波动结果映射到切片中.通过构造类图和改造传统系统依赖图来构造面向对象系统依赖图.分别给出了波动效应分析、构造系统依赖图以及切片的算法实现,并进行了复杂度分析.
针对炸药分解研究所面临的困难,提出了运用时间——温度迭加原理将常温下炸药分解研究转化为较高温度下的研究,并结合某炸药分解试验数据,计算得到该炸药在20℃条件下贮存20年与48.2℃条件下贮存1年分解情况基本相同,最后经炸药热分解动力学计算验证该原理的可用性.
在总结和研究了巷道围岩与锚杆支护体共同变形破坏规律的基础上,试验研制了具有高预应力的新型钢绞线锚杆.新型锚杆可提供强大的高预应力,能够很好地控制围岩产生的有害变形,实现锚杆与围岩的同步变形,更好地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同时预应力钢绞线锚杆安装后不易松动,受外界放炮震动影响小,锚杆材料强度大,用于巷道支护后不仅技术上可行,而且同等支护强度条件下能够降低支护成本,对深部矿井软岩支护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针对上海粉细砂不存在惟一临界状态线的特点,对传统的砂土本构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个能合理描述剪胀性和应变软化特性的粉细砂弹塑性本构模型. 该模型采用双屈服面形式,可同时反映剪切变形及压缩变形机理. 模型对传统修正剑桥模型中的剪胀性公式进行了改进,考虑了状态转换应力比与初始有效围压的相关性. 为了描述应变软化特性,提出了一个利用残余状态应力比和峰值应力比的应变软化公式,可较为合理地反映粉细砂的应变软化特性. 通过对上海粉细砂的多组试验结果模拟,验证了本文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消除室内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须掌握其扩散和分布规律,根据不可逆过程热力学基本原理,考虑双扩散效应的影响,建立了三个物理量的梯度驱动下封闭空间内自然对流传热传质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室内环境中同时存在温度梯度、湿度梯度和VOCs浓度梯度时的自然对流传热传质现象,着重分析了考虑交叉扩散效应时热瑞利数和浮力比数等对室内VOCs对流扩散的影响.在温度梯度和VOCs浓度梯度方向相同时,热扩散作用促进了VOCs的对流扩散.
在杭州夏季, 分别对安装普通中空和Low-E中空玻璃外窗的试验房室内的热环境参数(温度、热舒适指标PMV-PPD)和光环境参数照度进行了测定. 试验结果表明, 安装普通中空和Low-E中空玻璃外窗的试验房室内PMV值在-0.7至0.7之间的时间分别约为50%和72%, 后者热舒适性明显优于前者. 试验房工作区域自然光照度大于110lx, 满足建筑采光设计标准规定的室内自然采光照度的最低要求.
不同形式的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s, BOM)造成零部件数据信息一致性维护困难,为了降低BOM数据在部门间传递出错的几率,提出基于多色图的BOM模型.以设计BOM和制造BOM为基础,构建BOM主模型,通过多色图中节点和边的“颜色”控制零部件及其相互关系的不同构型,建立各应用BOM模型,并分析了BOM主模型与应用BOM间的结构关系、语义关系和普遍关系.最后,以项目应用实例验证了方法能够有效保证应用BOM间的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且模型易于扩展.
研究了二氧化氯直接氧化和催化氧化处理萘酚绿模拟废水.二氧化氯化学氧化处理COD为1533mg/L的萘酚绿废水,在最佳pH值为1.2,二氧化氯投加量为1500mg/L,反应时间60min条件下,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为45.3%和 92.5%.在最佳pH值1.2,经过1000mg/L二氧化氯和5g MnO2-SiO2催化剂催化氧化30min后,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为70.9%和96.8%.BOD5/CODcr由原废水的0.22提高至0.71,可生化性得到提高,为难降解废水的后续处理创造了条件.催化剂可循环使用9次而不失去活性.经红外光谱分析,催化剂有效成份二氧化锰与硅胶载体之间是以化学键的形式相连,不是简单的机械混合.
利用简单的溶剂热法,在具有不同镓浓度的锌前驱体溶液中得到了Ga掺杂ZnO纳米粉体.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 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荧光光谱仪(PL)及霍尔效应测试(HES)等研究手段分别对样品的成分、形貌及光、电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前驱体溶液中镓浓度对产物光、电学性能的影响.
因其独特的化学组分和晶体结构,羟基磷灰石(HA)可通过引入金属离子实现表面改性,即将制备的HA粉末放入含有二价铁离子的溶液中,Ca2+与具有小离子半径的Fe2+完成离子交换.对改性粉末进行表征后发现,HA粉末的表面电势、OH和PO4基团的伸缩振动频率以及(00l)晶面的间距都发生了变化.另外,在含油酸钠的溶液中Fe2+改性的HA粉末与阴离子电解质间的化学键合能力大大下降.本研究可模拟人体骨骼和牙齿中的Ca2+被体内循环系统中Fe2+取代的情况.
机械能助渗铝技术是通过机械能与热能相结合,可以明显降低渗铝的温度与保温时间的一种先进工艺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机械能助渗铝在600℃下保温3h可以得到100μm以上的渗铝层;机械能助渗铝过程中由于滚筒持续的机械转动增加了渗铝剂与试样表面之间、渗剂内各组分之间的接触几率. 颗粒与试样之间的摩擦能净化试样表面,增强表面活性,加快铝原子在试样表面的反应形核速率;由颗粒冲击而形成的大量晶体缺陷降低了扩散激活能,因此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形成扩散层.
生物质燃气中焦油的脱除是生物质燃气推广和应用中的重要环节.介绍了生物质燃气的溶剂法脱焦工艺的基本过程,利用ASPEN PLUS化工模拟软件对该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物料的流量和温度等工艺条件的改变对于脱焦效果的影响,得到了提高焦油脱出率的最佳方案措施,为实际操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胶束聚合方式,使用氧化还原体系(K2S2O8-Na2S2O3)与热分解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组成的复合引发体系引发聚合,得到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酸丁酯共聚物P(AM-DMDAAC-BA);探讨了合成条件对聚合物性质的影响,并对聚合物的相关性质及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复合引发体系可以提高反应的转化率和聚合物的分子量.制备P(AM-DMDAAC-BA)的最佳条件为:复合引发体系中各物质的质量配比为m(Na2S2O3)∶m(K2S2O8)∶m(AIBN)=1.0∶2.0∶1.0,反应单体的物质的量配比为n(AM)∶n(DMDAAC)∶n(BA)=68.6∶29.4∶2.0,引发剂、表面活性剂、尿素分别占单体总质量的0.15%、2.0%、2.5%.IR光谱图证明AM、DMDAAC、BA三种单体已参加聚合反应.聚合物的絮凝效果表明,P(AM-DMDAAC-BA)对含油污水具有显著的除油效果.
针对再制造逆向供应链,从再制造与回收双方行为动机角度出发,考虑回收处理时间的随机性,引入奖励和惩罚变量,对准时制下制造商如何利用奖励和惩罚契约实现双方期望成本最小,从而达到理想和最佳的交货时间及交货概率进行了分析,并用算例探讨了各成本参数变动对决策产生的影响.
以non-Sibsonian插值函数作为三次单纯形Bernstein-Bézier的基坐标,构建了C1自然邻近插值函数,该函数具有二次完备性以及对结点函数值和梯度值的插值特性等性质.将C1插值函数应用于Toupin-Mindlin偶应力弹性理论,由于C1形函数的插值特性,偶应力理论迦辽金法可以直接施加本质边界条件,克服了其它无网格法施加本质边界条件的困难.具体算例包括单剪问题和中心圆孔无限大板单轴拉伸问题,数值解与理论解吻合得较好,表明C1自然邻近迦辽金法能够用来分析偶应力理论问题.
讨论了循环加载下材料的塑性应变能、储能和热能耗散,发现当量应变能密度(equivalent strain energy density,ESED)准则相比Neuber准则多考虑了塑性应变能密度,因此当量应变能密度准则局部应变场估计值会远低于Neuber准则的估计值. 提出改进的当量应变能密度方法,改进方法的估算值比Neuber准则更接近试验值,且寿命估计结果在工程上应用安全. 改进的当量应变能密度准则的估计结果与疲劳失效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初始地应力是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双江口水电站工程区域实际地质条件以及实测地应力资料,建立了能够反映研究区地貌、岩体结构的地质模型.采用快速拉格朗日计算程序FLAC3D对建立的三维地质概化模型进行计算,在实测点地应力值与计算得到的应力值之间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求出最优回归系数.通过实测点的计算应力值与现场实测值的比较,两者在量值上相当且方向上接近,表明经过回归得到的地应力场是合理的,为双江口水电站地下厂房的开挖模拟及长期稳定性分析提供了合理的三维初始地应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