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实际围岩往往不可避免会出现裂隙、层理、节理等地质缺陷[1], 这些岩体通常受到自重、地震荷载、地质构造残余应力等复杂地应力作用[2], 这些复杂应力对岩体工程强度、稳定性将产生影响[3-5], 对工程施工和运营安全造成威胁。
目前, 对裂隙岩体动态力学性能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试验成果和数据。张海波、张伟通过砂浆试件模拟干燥和裂隙水两种情况下的裂隙岩体, 分析试件在静荷载和动荷载下的试验数据, 得出裂隙倾角及水对裂隙岩体力学性能的影响[6-7]。王明洋、钱七虎根据断层与节理裂隙带的几何关系, 研究了动态冲击波经过裂隙的衰减效应[8]。仝兴华、韩建新等通过研究裂隙岩体在动态试验中达到峰值应力之后的应力-应变关系, 得出裂隙平均间距、法向刚度和剪切刚度与裂隙岩体的轴向应变成反比例变化[9]。黄达、岑夺丰采用颗粒流数值模拟试验, 从能量角度分析了裂隙岩体中裂隙情况和裂隙倾角对裂隙岩体破碎情况的影响[10]。对于在动静组合荷载下岩体力学性能的研究也有不少成果。李夕兵、周子龙等根据深部岩石力学研究需要, 研制出高应变率段岩石动静组合加载试验系统, 对岩石在不同动静组合加载下的强度特性、破碎规律及吸能效率进行研究[11]。宫凤强、刘希灵等通过对深部岩石承受高地应力并在动力开挖扰动下发生破坏这一问题的科学认识, 利用改造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SHPB)动静组合加载试验装置, 开展一维动静组合加载下砂岩的动力学特性试验研究[12]。但是, 目前仍然欠缺同时考虑裂隙分布情况与围压大小的裂隙岩体在动态力学性能方面的研究。
本研究通过预制裂隙砂浆试件模型试验, 模拟裂隙岩体在不同裂隙情况下、不同围压条件下的动力学性能。采用SHPB试验装置[13]对不同条件下试件的动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 主要分析裂隙倾角、裂隙贯通率、围压对预制裂隙试件的力学性能所产生的影响, 进一步总结出裂隙岩体中裂隙以及自然存在的静压力下裂隙岩体的动力学响应。
1 试验概况 1.1 试验方法利用相似原理, 将水、沙子、水泥按照一定比例制成预制裂隙砂浆试件, 模拟裂隙岩体对其力学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在模具中安装预设裂隙塑料片模拟实际岩层的裂隙倾角及裂隙贯通率, 围压在实际试验过程中简化为正常金属环固定, 并垫橡胶片使试件受力表面平行度和平面度符合要求[14]。
1.2 试验设计设计正交试验[15], 考察的正交因素有裂隙率、裂隙倾角。根据实际岩层的裂隙倾角[16]设计试验裂隙倾角为0°、30°、45°、60°、90°, 按贯通程度分为100%、75%、50%、25%、0%五类。因为动力学试验的不稳定性, 试验前需要试打, 试验时也常需要多次做试验才能得出可靠的结果。为确保试验使用量, 本试验增加制作一组裂隙率为0%的砂浆试件, 共制作47组, 共141个Φ73 mm×37 mm圆柱体动力学试件。
1.3 实验过程 1.3.1 试件制作(1) 模具准备。每次拆模完成后在模具中安装设计预设裂隙塑料片, 涂刷隔离剂。
(2) 称取材料。按水、沙子、水泥比例[17]为1:4:2称取材料。
(3) 搅拌砂浆, 装样。注意装入及振捣过程中不要对预设裂隙塑料片造成损害, 以免影响试件裂隙角度等。
(4) 试件成型与养护。置于室内空气中保湿养护12 h左右后取出预设裂隙塑料片, 继续置于空气中; 24 h后放入养护箱内进行养护[18]。
1.3.2 主体试验步骤(1) 为SHBP实验系统入射杆和透射杆贴应变片并进行标定[19], 围压加载装置使用同样应变片对围压进行测量。
(2) 进行仪器调试, 确保输入杆和输出杆的接触端面在接触时完全紧密结合, 并且确保输入杆和输出杆的接触面不能错开, 检查包括气枪、测速仪、信号采集系统等全部试验仪器能否工作正常。
(3) 将预制裂隙试件磨平, 磨平时要确保试件上下两平面相互平行, 以减少SHBP试验系统[20-22]进行冲击时可能产生的误差。
(4) 进行仪器参数设置[23-25], 包括应力应变通道、电荷测量通道、电压测量通道以及触发电压等参数的设置。
(5) 试验数据处理。试验结束后, 将SHPB试验系统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动态信号采集分析系统[26]对试验已经取得的所有波形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处理完成后的波形, 用EXCEL文本形式输出, 方便进一步通过SHPB数据处理软件对试件的相应参数进行计算。
2 试验结果及分析由于试验组数较多, 选取部分试验结果见表 1~3, 表中的试件标号中A、B、C、D、E分别表示试件的裂隙倾角为0°、30°、45°、60°、90°, 字母后的第一个数字编号0、1、2、3、4分别表示试件的裂隙贯通率为0、25%、50%、75%、100%;字母X、Y、Z分别代表倾角为30°贯通率为25%、倾角为90°贯通率为25%和倾角为90°贯通率为100%三种类型的试件, 字母后面的第一个数字编号1、2表示围压分别是1和2 MPa, 第二个数字编号1、2、3表示冲击气压值分别为0.2、0.3和0.4 MPa。
图 1为不同裂隙倾角对相同贯通率下试件峰值应力的影响曲线图。纵向对比相同贯通率下的各组试件的峰值应力:A1/B1/C1/D1(25%)、A2/B2/C2/D2(50%)、A3/B3/C3/D3(75%)、A4/B4/C4/D4(100%)。通过图 1可明显看出, 预制裂隙试件的峰值应力与裂隙的倾角并无线性关系。
从图 1中可以得出一个普遍规律:在不同贯通率、不同冲击气压的情况下, 试件的预制裂隙倾角在45°时, 其峰值应力相比倾角在30°和60°时下降更明显。在气压值为0.2 MPa的冲击气压下, 完整试件的平均峰值应力为12.31 MPa。图 2为在0.2 MPa冲击气压下25%贯通率试件的峰值应力随裂隙倾角的变化曲线图。由于试件预制裂隙贯通率较小, 不同倾角裂隙下峰值应力变化并不大, 完整试件与峰值应力最小的一组数据相差不足2 MPa。由于试验存在误差, 这组数据并不能明显看出预制裂隙倾角对于试件峰值应力的影响。
为更明显地看出预制裂隙倾角对试件峰值应力的影响, 对0.4 MPa冲击气压下100%贯通率的预制裂隙试件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如表 4所示。
从表 4可以看出:预制裂隙倾角在0°和90°时, 试件的峰值应力变化相对较小, 这一规律对于不同冲击气压及不同贯通率下的试件同样适用, 具体结果不再通过图表列出。本研究分析认为, 当预制裂隙与SHPB系统入射波、透射波以及反射波方向相同时, 裂隙对试件在此方向冲击的影响较小; 当预制裂隙与SHPB系统入射波、透射波以及反射波方向垂直时, 相当于两个分开试件同时进行试验。故在预制裂隙倾角为0°和90°时, 裂隙试件的峰值应力与完整试件的峰值应力相差较小。
2.2 贯通率对预制裂隙砂浆试件的影响对比相同预制裂隙倾角下, 裂隙贯通率对试件的峰值应力的影响如图 3所示。分析图 3可得出:
(1) 预制裂隙试件的峰值应力与试件贯通率呈现出线性关系, 预制裂隙试件的峰值应力随着贯通率的增大而明显降低。
(2) 峰值应力变化受到贯通率和冲击气压的双重影响。
(3) 不同倾角下峰值应力的变化幅度有所不同。预制裂隙倾角为45°时, 试件的峰值应力受贯通率影响变化最大。
2.3 围压对预制裂隙砂浆试件的影响表 5列出了不同围压下同种试件的子弹平均初速度、平均峰值应力、平均应变率等试验结果。其中X组为施加围压下的试件, 与B1组无围压试件的试验结果对比如下。
由试验数据可以明显看出, 施加围压可以增强所有种类试件的峰值应力, 增强幅度受围压大小的影响, 对于高贯通率的预制裂隙试件的增幅更明显。通过使用OriginPro软件对试验数据分析整理, 对同一类型的砂浆试件在不同围压下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类比, 以此分析加载围压对预制裂隙砂浆试件动态强度的影响, 对比曲线如图 4所示。
综合图 4、5可知, 增大围压不仅可以增强试件的峰值应力; 相对于无围压试件, 峰值应变也有明显增大, 而且在增大冲击荷载的情况下, 峰值应变的增加幅度也有明显提升。试件表面虽然出现裂纹却依然能保持一定的整体性, 出现了一定塑性表现。由于试验采用的是预制裂隙水泥砂浆试件模拟裂隙岩体, 其主要成分水化硅酸钙是一种结晶不完整材料, 形态为复杂网状多孔结构, 强度小于水泥砂浆中的沙粒, 这就导致水化硅酸钙在施加围压的情况下发生破坏, 而细骨料在其中发生了相对滑移。因此混凝土类材料的塑性产生机理是微观结构发生破坏, 与金属塑性不同, 所以被称为伪塑性。
3 结论(1) 裂隙倾角与试件的动态峰值应力并非呈线性关系, 45°裂隙倾角的动态峰值应力比0°、30°、60°、90°情况下的低。随着预制裂隙贯通率增大, 试件的峰值应力明显下降, 两者变化存在线性关系。
(2) 在无围压条件下, 试件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呈现脆性破坏, 随着冲击强度的提升, 试件的动态峰值应变变化很小。而在施加围压条件下, 不仅试件的峰值应力增大, 不同冲击荷载下试件的动态峰值应变也有明显提高, 试件的动强度得到了有效增大, 说明实际裂隙岩体在自然存在的静压力下, 其动态抗压强度会提高。
(3) 随着应变率的增大, 试件的强度得到提高, 说明裂隙岩体具有应变率敏感性。
(4) 对于施加围压的试件, 从破坏形态来看, 试件的表面虽然已经能看到细微的裂纹, 但试件仍保持较好的整体性。在围压下, 水泥砂浆表现出了一定的塑性变形, 即变形量很大, 但试件仍未破坏, 称为伪塑性。
[1] | 李宁, 张平, 陈蕴生.裂隙岩体试验研究进展与思考[C]//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63-69. |
[2] |
赵德安, 陈志敏, 蔡小林, 等. 中国地应力场分布规律统计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26 (6) : 1265-1271 ZHAO De′an, CHEN Zhimin, CAI Xiaolin, et al. Analysis of distribution rule of geostress in China[J].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007, 26 (6) : 1265-1271 |
[3] |
贾超, 张国荣. 基于强度折减法随机裂隙岩体结构稳定性分析[J].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3, 43 (6) : 57-64 JIA Chao, ZHANG Guorong. Stability analysis of random fractured rock mass structure based on the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J].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2013, 43 (6) : 57-64 |
[4] |
邱道宏, 薛诩国, 苏茂鑫, 等. 基于粗集功效系数法的青岛地铁围岩稳定性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1, 41 (5) : 92-96 QIU Daohong, XUE Xuguo, SU Maoxin, et al. Study on surrounding rock stability based on the efficacy coefficient method and rough set[J].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2011, 41 (5) : 92-96 |
[5] |
宋选民, 顾铁凤, 柳崇伟. 受贯通裂隙控制岩体巷道稳定性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 21 (12) : 1781-1785 SONG Xuanmin, GU Tiefeng, LIU Chongwei. Experimental study on roadway stability in rock mass with connected fissures[J].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002, 21 (12) : 1781-1785 |
[6] |
张海波, 王媛, 王鲁明, 等. 裂隙岩体动力特性的试验模拟研究[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 (3) : 309-311 ZHANG Haibo, WANG Yuan, WANG Luming, et al.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fractured rock mass[J]. Journal of Hohai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2007, 35 (3) : 309-311 |
[7] |
张伟, 周国庆, 张海波, 等. 倾角对裂隙岩体力学特性影响试验模拟研究[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9, 38 (1) : 30-33 ZHANG Wei, ZHOU Guoqing, ZHANG Haibo, et al.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obliquity on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fractured rock mass[J].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2009, 38 (1) : 30-33 |
[8] |
王明洋, 钱七虎. 爆炸应力波通过节理裂隙带的衰减规律[J].
岩土工程学报, 1995, 17 (2) : 25-29 WANG Mingyang, Qian Qihu. The attenuation law of blast stress wave through joint fissure zone[J].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1995, 17 (2) : 25-29 |
[9] |
仝兴华, 韩建新, 李术才, 等. 随机分布贯穿裂隙岩体峰后应力-应变关系模型[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4 (4) : 1620-1625 TONG Xinghua, HAN Jianxin, LI Shucai, et al. Model for post-peak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of rock mass with stochastic distribution of penetrative cracks[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44 (4) : 1620-1625 |
[10] |
黄达, 岑夺丰. 单轴静-动相继压缩下单裂隙岩样力学响应及能量耗散机制颗粒流模拟[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3, 32 (9) : 1926-1936 HUANG Da, CEN Duofeng. Mechanical responses and energy dissipation mechanism of rock specimen with a single fissure under static and dynamic uniaxial compression using particle flow code simulations[J].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013, 32 (9) : 1926-1936 |
[11] |
李夕兵, 周子龙, 叶州元, 等. 岩石动静组合加载力学特性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27 (7) : 1387-1395 LI Xibing, ZHOU Zilong, YE Zhouyuan, et al. Study of rock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under coupled static and dynamic loads[J].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008, 27 (7) : 1387-1395 |
[12] |
宫凤强, 李夕兵, 刘希灵. 一维动静组合加载下砂岩动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0, 29 (10) : 2076-2085 GONG Fengqiang, LI Xibing, LIU Xiling. Experimental study of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andstone under one-dimensional coupled static and dynamic loads[J].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010, 29 (10) : 2076-2085 |
[13] |
冯明德, 彭艳菊, 刘永强. SHPB实验技术研究[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21 (1) : 73-78 FENG Mingde, PENG Yanju, LIU Yongqiang, et al. Study on SHPB technique[J].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6, 21 (1) : 73-78 |
[14] | 李铁英, 雷宏刚, 张善元, 等.金属材料损伤描述及损伤演化[C]//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北京:《工程力学》杂志社, 2001:298-302. |
[15] | 潘丽军, 陈锦权.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8 . |
[16] |
王文, 朱维申, 马海萍, 等. 不同倾角节理组和锚固效应对岩体特性的影响[J].
岩土力学, 2013, 34 (3) : 887-893 WANG Wen, ZHU Weishen, MA Haiping, et al. Influence of joints set with different dip angles and anchorage effect on rock mass behaviour[J].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2013, 34 (3) : 887-893 |
[17] | 湖南大学. 土木工程材料[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 |
[18] |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JGJ/T70-2009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
[19] |
吴昊, 郑靖. SHPB实验中应变片的应用和标定[J].
舰船电子工程, 2010, 30 (5) : 172-174 WU Hao, ZHENG Jing. Stain gauge′s application and demarcate in SHPB experiment[J]. Ship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010, 30 (5) : 172-174 |
[20] |
郑鹏飞.混凝土材料低温动力学性能SHPB试验研究及损伤分析[D].徐州:空军勤务学院, 2012.
ZHENG Pengfei. Research on dynamic performance of concrete material in low temperature under SHPB device and analysis of damage[D].Xuzhou: Air Force Logistics University, 2012. |
[21] |
胡金生, 唐德高, 陈向欣, 等. 提高大直径SHPB装置试验精度的方法[J].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4 (1) : 71-74 HU Jinsheng, TANG Degao, CHEN Xiangxin, et al. Method of enhancing experimental precision for big radial size SHPB equipment[J]. Journal of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3, 4 (1) : 71-74 |
[22] |
孟益平, 胡时胜. 混凝土材料冲击压缩试验中的一些问题[J].
实验力学, 2003, 18 (1) : 108-111 MENG Yiping, HU Shisheng. Some problems in the test of concrete under impact compressive loading[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chanics, 2003, 18 (1) : 108-111 |
[23] |
王鲁明, 赵坚, 华安增, 等. 脆性材料SHPB实验技术的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3, 22 (11) : 1798-1802 WANG Luming, ZHAO Jian, HUA Anzeng, et al. Research on SHPB testing technique for brittle material[J].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003, 22 (11) : 1798-1802 |
[24] |
卢玉斌, 张松燕. 脆性材料SHPB试验中实现近似恒应变率加载必要性的研究[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2012, 27 (3) : 47-51 LU Yubin, ZHANG Songyan. Study on the necessity of achieving nearly constant strain-rate loading in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tests for brittle materials[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 27 (3) : 47-51 |
[25] |
陶俊林, 田常津, 陈裕泽, 等. SHPB系统试件恒应变率加载实验方法研究[J].
爆炸与冲击, 2004, 24 (5) : 413-418 TAO Junlin, TIAN Changjin, CHEN yuze, et al. Investigation of experimental method to obtain constant strain rate of specimen in SHPB[J]. Explosion and Shock Waves, 2004, 24 (5) : 413-418 |
[26] |
韩晓健, 左熹, 陈国兴.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振动台模型试验98通道动态信号采集系统研制[J].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0, 30 (5) : 503-508 HAN Xiaojian, ZUO Xi, CHEN Guoxing. Development of 98 channels' dynamic signal acquisition system for shaking table test based on virtual instrument technology[J]. Journal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Engineering, 2010, 30 (5) : 503-5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