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德州市公路勘察设计院, 山东 德州 253082;
3.威海市公路管理局, 山东 威海 264200
2.Dezhou Highway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Dezhou 253082, Shandong, China;
3.Weihai City Highway Authority, Weihai 264200, Shandong, China
花岗岩风化料在鲁东滨海地区广泛分布,水泥稳定花岗岩风化料是该区域常用的道路半刚性底基层材料。为了提高水泥稳定花岗岩风化料的材料性能,通常掺加含量(质量分数,下同)10%~40%不等的粗集料。沿海地区降水受海洋气溶胶的支配,其中富含Cl-、Na+、Mg2+、Ca2+等离子,海洋生物代谢过程排放的NO和有机硫化物也使降水中的NO3-、${\text{SO}}_4^{2 - }$富集[1, 2, 3, 4];在滨海降水和海水入侵环境下,区域土壤富含Cl-、${\text{SO}}_4^{2 - }$[5];此外,我国北部滨海地区冬季降雪频繁,降雪量大,道路上氯盐类融雪剂使用量大[6]。在大气降水和地下水作用下,区域内道路路面材料、结构长期受到可溶盐的影响,路面材料性能衰减,结构强度降低,路面结构层间结合弱化[7],导致路面结构病害发生。研究区域内路面材料、特别是具有区域特点的水泥稳定花岗岩风化料在可溶盐腐蚀环境下的材料特性,对于优化该类材料设计、缓解区域内路面结构早期损坏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针对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在可溶盐环境下的腐蚀机理及破坏特征开展了大量研究,并且提出了应对可溶盐腐蚀的有效防治方法,但对可溶盐环境下半刚性基层材料性能研究却相对较少。MCDONLD D B和PERENCHIO W F的研究表明,沥青混凝土在氯盐类溶液浸泡的干湿循环、温差、荷载循环的协同作用,造成混凝土内部氯盐溶液失水结晶膨胀,进而导致混凝土承载力降低、路面结构层的破损[8];Robert Cody等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对比分析了受不同氯盐类物质浸蚀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剥蚀和开裂变化[9];长安大学对氯盐在静水和动水作用下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10];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马孝轩等的调查发现,在土壤可溶盐腐蚀性介质的作用下,混凝土在地面以上30cm内干湿交替部位会发生严重的盐结晶侵蚀破坏,俗称“烂根”[11]。高江平等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硫酸盐对半刚性材料收缩性能的影响,发现在半刚性材料中掺加少量硫酸盐,由于结晶膨胀抵消了材料失水收缩,可有效地降低半刚性材料干缩开裂,但硫酸盐含量过大则会造成材料膨胀开裂[12];包龙生等研究了材料中氯离子含量对水泥石灰海排灰稳定碎石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氯离子含量过大会抑制材料强度的增长,干缩系数增大,抗冻性能显著降低[13, 14];裴向军等的研究表明,活化粉煤灰可以抑制硫酸盐重结晶引起的水泥土膨胀[15];傅小茜等对硫酸盐侵蚀环境下水泥土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酸盐溶液对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产生显著的劣化作用[16];另有研究认为,硫酸盐对水泥稳定砂砾后期强度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抗压强度随龄期的延长不增反降[17]。沙爱民、薛兴喜、杨万里等通过试验研究了粗集料含量对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稳定花岗岩风化料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不同胶结料的花岗岩风化料的路用性能[18, 19, 20, 21, 22, 23],上述研究均未对可溶盐水环境下水泥稳定花岗岩风化料的材料性能进行系统地分析。
本研究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标准养生、浸水养生、可溶盐溶液养生条件下3种粗集料含量的水泥稳定花岗岩风化料的力学性能、抗冻性能、抗冲刷性能等材料特性,提出了力学性能优越、水温稳定性好、耐腐蚀性强的水泥稳定花岗岩风化料的配合比,为滨海水泥稳定花岗岩风化料底基层材料的配合比设计提供依据。
1 水泥稳定半刚性材料可溶盐腐蚀破坏机理可溶盐对水泥稳定半刚性基层材料的腐蚀机理类似于混凝土材料,主要分为化学腐蚀和物理腐蚀。化学腐蚀主要是可溶盐与水泥水化物发生化学反应而导致破坏;物理腐蚀是指可溶盐结晶对其产生破坏。
(1)氯盐腐蚀。氯盐腐蚀是沿海混凝水泥稳定类腐蚀破坏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氯盐可来自于外部的海水、海雾、融雪盐。水泥稳定类材料中的Ca (OH)2、3CaO·2Al2O3·3H2O 等起反应,生成易溶的CaCl2和带有大量结晶水、比反应物体积大几倍的固相化合物。盐类结晶均会产生一定的结晶压,且随温度升高结晶压也会增大[24],造成材料的膨胀破坏[25]。
(2)硫酸盐腐蚀。硫酸盐也是破坏水泥稳定类材料的一个重要因素,与氯盐的腐蚀机理类似,硫酸盐进入水泥稳定类材料后,与某些成分反应,生成物能够吸水而使体积膨胀,当膨胀应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造成结构的破坏。这种腐蚀作用在不同条件下又有两种表现形式:E盐破坏和G盐破坏。
E盐破坏即钙钒石膨胀破坏,或称高硫铝酸钙膨胀破坏,生成物的体积是反应物的1.5倍或更多,呈针状结晶,引起很大的内应力,其破坏特征是在表面出现几条较粗大的裂缝。G盐破坏即石膏膨胀破坏,当溶液中${\text{SO}}_4^{2 - }$的体积浓度大于1000mL/L时,${\text{SO}}_4^{2 - }$可与Ca (OH)2反应生成石膏晶体,生成的CaSO4·2H2O体积增大为原来的1.24倍,导致水泥稳定类材料及水泥硬化浆体因内应力而破坏,其破坏特征是构筑物表面没有粗大裂纹但遍体溃散[25]。
(3)镁盐的腐蚀。镁盐渗入水泥稳定类材料中将和Ca(OH)2发生反应,大量的Ca(OH)2与镁盐反应后,碱度降低,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便易与呈酸性的镁盐起反应,生成的Mg(OH)2还能与铝胶、硅胶缓慢反应,结果使水泥的粘结力减弱,导致水泥稳定类材料强度降低[25]。
可溶盐随着溶液的流动进入水泥稳定类材料的孔隙中,对结构物产生由外到内的破坏。其与水泥水化物反应生成的可溶物进入溶液中,会使结构物表面产生明显的颗粒感,见图1;另一方面可溶盐本身以及化学反应的生成物产生的结晶体会在结构物表面及孔隙中产生堆积,并且其体积数倍于反应物,晶胀作用可使结构物表面产生粗大的裂缝,如图2。在北方近海环境下,路面裂隙的发育将加速含盐水的入渗,进一步加剧水泥稳定半刚性材料的腐蚀,同时加速路面结构的水损坏,路面结构功能迅速恶化。
设计3种不同粗集料含量(质量分数,下同)的水泥稳定花岗岩风化料,结合料为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集料组成包括20~30mm花岗岩碎石、20~10mm花岗岩碎石、花岗岩风化料,材料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具体配比见表1。
试验按照《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制备150mm×150mm圆柱形试件,分别进行7、28、90d无侧限抗压强度,90d劈裂试验,90d抗压回弹模量试验,28d冻融试验,28d抗冲刷试验。试件压实度为97%。每个试验分标准养生、浸水(清水)、浸溶液(NaCl浓度为2mol/L,MgSO4浓度为0.5mol/L的混合溶液)3组对比试验。具体试件养生方式见表2。
2.3 强度试验结果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ASTM)的ASTM C452和ASTM C1012主要是通过测试试件的膨胀率来判断水泥砂浆硫酸盐侵蚀破坏的程度。我国的《水泥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GB/T 749—1965) 和《水泥抗硫酸盐侵蚀快速试验方法》(GB/T 2420—1981) 是通过测试不同龄期试件在侵蚀盐溶液中的抗折强度与在清水中的抗折强度之比,即抗蚀系数,来评定或比较水泥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这些方法基本能够满足盐溶液对混凝土化学侵蚀的评价要求。本试验针对路面结构材料的特点,从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抗冻性能、抗冲刷性能5个方面,对水泥稳定花岗岩风化料的抗腐蚀性能进行分析,其中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采用抗腐蚀系数作为评价指标。
试验中相同龄期、相同材料的某一指标的浸水养生的测定值与标准养生的测定值的比值为该种材料的某一指标的抗软化系数Kr。
相同龄期、相同材料的某一指标的浸溶液养生的测定值与浸水养生的测定值的比值为该种材料的某一指标的抗腐蚀系数Kf。
3种配比的水泥稳定花岗岩风化料7、28、90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见表3~表5 及图3~图6。
分析表3~表5;图3~图6可得试验结果如下:
(1) 随着龄期的增长,3种材料在标准养生、浸水养生条件下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均呈现增长趋势。而在可溶盐养生条件下,粗集料含量20%的材料表现最差,无侧限抗压强度一直呈下降趋势,90d的抗腐蚀系数仅为0.259;粗集料含量30%、40%的两种材料明显优于粗集料含量20%的材料,其强度呈现初期增加后期下降的趋势,其90d的抗腐蚀系数均为粗集料含量20%材料的2倍以上。随着龄期的增长,3种材料的抗软化系数、抗腐蚀系数均呈现降低趋势,其中抗腐蚀系数下降显著。说明长期的水环境,特别是存在腐蚀介质的水环境对材料抗压强度的形成极为不利;对于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粗集料含量增加至30%以上,材料的抗腐蚀能力显著增强,腐蚀条件下早期强度略有增加,但后期强度仍会降低。
(2) 随着粗集料含量的增加,相同养生和龄期条件下水泥稳定花岗岩风化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呈现增长趋势,粗集料含量由20%增加到30%,材料的抗压强度增加显著;粗集料含量由30%增加到40%,抗压强度增幅较小。随着粗集料含量的增加,同龄期的水泥稳定花岗岩风化料的抗软化系数、抗腐蚀系数均呈现增长趋势。与粗集料含量由30%增加到40%相比,粗集料含量由20%增加到30%时,除28d龄期的抗软化系数外,材料抗软化系数、抗腐蚀系数增长幅度更大,一般为粗集料含量由30%增加到40%增幅的3倍左右。说明粗集料含量的增加,不仅能够提高水泥稳定花岗岩风化料的抗压强度,而且能够改善材料的水稳定性,增强其抗可溶盐腐蚀的能力;较粗集料含量由30%增加到40%,粗集料含量由20%增加到30%时材料的抗压强度增加、抗软化和耐腐蚀性能的改善更为显著。
2.3.2 劈裂强度劈裂强度(90d)试验结果见表6~表7与图7~图8。
分析表6~表7与图7~图8可得如下结论:
(1)长期的水环境,特别是存在腐蚀介质的水环境对材料劈裂强度的形成极为不利。
(2)标准养生条件下,随粗集料含量的增加,水泥稳定花岗岩风化料的劈裂强度呈缓慢降低的趋势。这是因为半刚性材料的抗拉强度主要取决于无机结合料的胶结作用,在粗集料少的情况下,混合料比表面积更大,无机结合料可以更好地发挥胶结作用。
(3)在浸水、盐溶液养生条件下,随着粗集料含量的增加,水泥稳定花岗岩风化料的劈裂强度近乎线性增加,特别是在盐溶液环境下劈裂强度增加更为显著:粗集料含量每增加10%,劈裂强度增加约1倍。随着粗集料含量的增加,劈裂强度抗软化系数、抗腐蚀系数也显著增大;与粗集料含量由30%增加到40%相比,粗集料含量由20%增加到30%,材料的抗软化系数增幅较大而抗腐蚀系数增幅较小。说明粗集料含量的增加,能够显著改善材料在水、盐溶液环境,特别是在盐溶液环境下的抗拉性能,这对于以拉应力为主要控制指标的基层材料至关重要;粗集料含量由20%增加到30%,材料在水环境下的抗拉性能改善更明显;而粗集料含量由30%增加到40%,材料在可溶盐腐蚀环境下抗拉性能的改善更为显著。
2.3.3 抗压回弹模量抗压回弹模量(90d)试验结果见表8~表9与图9~图10。
分析表8、表9与图9、图10试验数据可得如下结论:
(1) 在相同养生条件下,随着粗集料含量的增加,水泥稳定花岗岩风化料的抗压回弹模量均呈现增大的趋势;标准养生、浸水养生条件下,随粗集料含量增加,抗压回弹模量增长规律基本相似:粗集料含量每增加10%,抗压回弹模量增加200MPa左右。盐溶液养生条件下,粗集料含量20%的材料抗压回弹模量仅为39MPa;随粗集料含量增加,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显著增加,粗集料含量由20%增加至30%,抗压回弹模量增加了195MPa,粗集料含量由30%增至40%,抗压回弹模量增加了411MPa,增长更为显著。
(2) A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抗腐蚀系数很低,仅为0.067。随着粗集料含量的增加,水泥稳定花岗岩风化料的抗软化系数、抗腐蚀系数也逐渐增大。粗集料含量由20%增至30%、40%,抗压回弹模量抗软化系数由0.654增至0.784、0.819,而抗压回弹模量抗腐蚀系数由0.067增至0.280、0.652,抗腐蚀系数的增长更为显著。
上述结果表明,长期水环境和盐溶液环境下,水泥花岗岩风化料的刚度均呈下降趋势,其结构支撑能力减弱;粗集料含量的增加对提高花岗岩风化料底基层结构的支撑能力是有利的;在长期水环境下,将粗集料含量由20%增加到30%,对提高材料刚度的效果更为显著;在长期盐溶液环境下,粗集料含量过低(小于20%)的水泥稳定花岗岩风化料结构支撑能力极差,较高的粗集料含量(40%)对提高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效果更为显著。
2.3.4 抗冻性能为研究风化料的抗冻性能,对3组材料进行了不同条件下的冻融试验,见图11、图12。
3种养生条件下试件28d冻融试验结果见表10、表11。
分析表10、表11的数据可知:
3种养生条件下,冻融循环后试件抗压强度均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浸水养生条件下冻融后试件抗压强度的降低程度与标准养生条件差别不大,而在可溶盐养生环境下冻融后试件抗压强度的降低十分显著;粗集料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水泥稳定花岗岩风化料的抗冻性能,与粗集料含量由30%增加到40%相比,粗集料含量由20%增加到30%对于改善水泥稳定花岗岩风化料的抗冻性能效果更为显著。
不同养生条件下水泥稳定花岗岩风化料试件抗冲刷试验结果见表12、表13。
试件冲刷30min后的试验结果表明:
(1) 随着粗集料含量的增加,在标准养生、浸水养生条件下,3种材料冲刷试验后的质量损失P逐渐减小;与粗集料含量由30%增加到40%相比,粗集料含量由20%增加到30%时,试件质量损失降幅更大,抗冲刷性能提升更明显;
(2) 经可溶盐腐蚀养生的试件在抗冲刷试验过程中均发生破碎,未完成30min的抗冲刷试验。但随着粗集料含量的增加,试件破碎时的加载循环次数逐渐增大,特别是粗集料含量由20%增加到30%时,试件所能承受的循环加载次数增加了1900次,抗冲刷性能提高显著。
上述结果表明,将水泥稳定花岗岩风化料中粗集料含量由20%增加到30%,对于提高材料的抗冲刷性能效果显著。
3 结论本研究通过不同粗集料含量、不同养生条件下的水泥稳定花岗岩风化料的材料性能试验,对粗集料含量对风化料抗可溶盐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 长期的水环境和可溶盐腐蚀环境对水泥稳定花岗岩风化料强度、刚度的形成和水温稳定性是不利的,特别是存在腐蚀介质的水环境会导致材料性能的迅速衰减;
(2) 粗集料含量过低(小于20%)的水泥稳定花岗岩风化料强度和刚度偏低,水温稳定性差,抗冲刷能力低,特别是在长期水环境和可溶盐腐蚀环境下,材料表现出极差的物理力学性能;
(3) 随粗集料含量的增加,除标准养生条件下水泥稳定花岗岩风化料的劈裂强度略有降低外,增加水泥稳定花岗岩风化料中粗集料的含量,对于改善该类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特别是改善长期水环境和可溶盐腐蚀环境下的材料性能效果显著;
(4) 水泥稳定花岗岩风化料中粗集料含量由20%增加到30%,对于改善各种环境下材料的抗压性能和水温稳定性,以及长期水环境下材料的抗拉性能和刚度的效果更为显著;粗集料含量由30%增加到40%,对于改善材料在可溶盐腐蚀环境下的抗拉性能和刚度的效果更为显著;
(5) 综合不同环境下水泥稳定花岗岩风化料的材料性能,建议在可溶盐环境较严重的区域,水泥稳定花岗岩风化料底基层材料采用40%的粗集料含量,而在其他区域可采用30%的粗集料含量。
目前对于可溶盐腐蚀环境下花岗岩区路面材料性能的研究很少,上述研究结论对于分析寒冷滨海花岗岩区道路病害机理、优化水泥稳定花岗岩风化料材料设计、减少道路路面结构病害具有理论和工程意义。为了全面分析区域内沥青路面的病害机理,应进一步研究可溶盐腐蚀与冰冻环境下沥青面层以及水泥稳定花岗岩基层材料的工程特性。
[1] | 叶小峰, 王自发, 安俊岭, 等. 东亚地区降水离子成分时空分布及其特征分析[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10(1):115-123. YE Xiao feng, WANG Zifa, AN Junling, et al. Analysis of the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ion features of components of precipitation in east Asia[J].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05, 10(1):115-123. (1) |
[2] | 符基萌, 曾宪英, 温玉璞, 等. 西太平洋降水化学的研究[J]. 海洋学报, 1991, 13(2):192-199. FU Jimeng, ZENG Xianying, WEN Yupu, et al. Study on western pacific precipitation chemistry[J].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1991, 13(2):192-199. (1) |
[3] | 孙玉鹏, 刘运英, 柯静, 等. 我国沿海和西北地区降水化学特性的分析[J]. 西安工业学院学报, 2003, 23(3):249-252. SUN Yupeng, LIU Yunying, KE Jing, et al. Analysis of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on in coastal and northwestern area of China[J]. Journal of X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3, 23(3):249-252. (1) |
[4] | 黄美元, 植田洋匡, 刘帅仁. 中国和日本降水化学特性的分析比较[J]. 大气科学, 1993, 17(1):27-37. HUANG Meiyuan, Hiromasa Ueda, LIU Shuairen.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 of precipitation in China and Japan [J]. 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a Sciences, 1993, 17(1):27-37. (1) |
[5] | 冷发光, 马孝轩, 田冠飞. 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J]. 东南大学学报, 2006, 36(2):45-48. LENG Faguang, MA Xiaoxuan, TIAN Guanfei. Investigation of test methods of concrete under sulfate corrosion[J].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2006, 36(2):45-48.(1) |
[6] | 傅广文. 融雪剂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研究[D]. 长沙: 长沙理工大学, 2010. FU Guangwen. Research on influence of snowmelt agent to performances of asphalt and asphalt mixture[D]. Changsha: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 (1) |
[7] | 姚占勇,商庆森,赵之仲,等.界面条件对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应力分布的影响[J].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37(3):93-99. YAO Zhanyong, SHANG Qingsen, ZHAO Zhizhong, et al. Analysis of the semi-rigid asphalt pavement configuration stress and distortion by interface conditions[J].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Engineering Science), 2007, 37(3):93-99. (1) |
[8] | MCDONALD D B, PERENCHIO W F. Using salt to melt ice[J]. Concrete International, 1997(7):23-25.(1) |
[9] | REFACE S A M, ROBERT Cody. Inhibition of chloride pitting corrosion of mild steel by sodium glaciates[J].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0, 157(3):199-206. (1) |
[10] | 冯超. 融雪剂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研究[D]. 西安: 长安大学, 2012. FENG Chao. Snowmelt agent influence on asphalt mixtures performances[D]. Xi′an: Chang′an University, 2012. (1) |
[11] | 马孝轩, 仇新刚, 陈从庆.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土壤腐蚀数据积累及规律性研究[J]. 建筑科学, 1998, 14(1):7-1. MA Xiaoxuan, QIU Xingang, CHEN Congqing. Study on soil corrosion data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law of concrete and reinforced concrete[J]. Building Science, 1998, 14(1):7-1. (1) |
[12] | 高江平, 蒲翠玲, 赵永祥, 等. 含硫酸盐的半刚性基层材料干缩性能试验研究[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3):323-327. GAO Jiangping, PU Cuiling, ZHAO Yongxiang,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drying shrinking performance of semi-rigid base material containing sulfate[J].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0, 4(3):323-327. (1) |
[13] | 包龙生, 任长彬, 张志, 等. 氯离子含量对海排灰底基层材料路用性能的影响[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6(3):497-502. BAO Longsheng, REN Zhibin, ZHANG Zhi, et al. The chloride ion content influence on pavement performance of sea ash subbase material[J]. Journal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0, 26(3):497-502. (1) |
[14] | 吕静. 粉煤灰中含盐量对道路材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分析[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9(5):36-40. LYU Jing. Analysis of influence of salt content in fly-ash on pavement material performance[J]. Urban Roads Bridges & Flood Control, 2009(5):36-40. (1) |
[15] | 裴向军, 黄润秋, 靖向党. 活化粉煤灰抑制高矿化度水泥土膨胀的研究[J]. 岩土力学, 2005, 26(3):370-374. PEI Xiangjun, HUANG Runqiu, JING Xiangdang. Study on inhibiting soil-cement expansion with activated fly-ash in high degree of mineralization zone[J].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2005, 26(3):370-374. (1) |
[16] | 傅小茜, 冯俊德, 谢友均. 硫酸盐侵蚀环境下水泥土的力学行为研究[J]. 岩土力学, 2008, 29(增刊): 659-662. FU Xiaoqian, FENG Junde, XIE Youjun. Mechanical behavior of soil cement under ambient with sulfate conditions[J].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2008, 29(Supp.):659-662. (1) |
[17] | 张永祥. 浅析硫酸盐对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强度的影响[J]. 建筑工程, 2009(1): 41-42. ZHANG Yongxiang. Analysis of sulfate influence on strength of cement stabilized gravel base[J].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2009(1):41-42. (1) |
[18] | 沙爱民. 半刚性基层的材料特性[J]. 中国公路学报, 2008, 21(1): 1-5. SHA Aimin.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f semi-rigid base[J].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2008, 21(1):1-5. (1) |
[19] | 胡力群. 半刚性基层材料结构类型与组成设计研究[D]. 西安: 长安大学, 2004. HU Liqun. Research of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 and component design methods for semi-rigid base course material[D]. Xi′an:Chang′an University, 2004. (1) |
[20] | 沙爱民, 胡力群. 半刚性基层材料的结构特征[J]. 中国公路学报, 2008, 21(4): 1-5. SHA Aimin, HU Liqun. Structure type of sem-rigid base course material[J].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2008, 21(4): 1-5. (1) |
[21] | 胡力群, 沙爱民. 结构类型对水泥稳定碎石性能的影响[J]. 中外公路, 2010, 30(3):308-311. HU Liqun, SHA Aimin. Influence of structure type on cement stabilized gravel properties[J]. Journal of China & Foreign Highway, 2010, 30(3):308-311.(1) |
[22] | 薛兴喜, 生墨海. 水泥稳定风化料掺碎石的应用与分析[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0(5):91-93. XUE Xingxi, SHENG Mohai. Application and analysis of cement stabilized weathered material mixed with gravel[J].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Applied Technology Edition), 2010(5):91-93.(1) |
[23] | 杨万里. 花岗岩风化料路用性能应用研究[D]. 西安:长安大学, 2009. YANG Wanli.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weathered granite material road performance[D]. Xi′an:Chang′an University, 2009. (1) |
[24] | HIME G H, MARTINEK R A, BACKUS LA, et al. Salt hydration distress observations-an unidentified or mis-identified cause of concrete distress[J]. Concrete International, 2001(10):43-50.(1) |
[25] | 杜洪彦, 邱富荣, 林昌健. 混凝土的腐蚀机理与新型防护方法[J].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2001, 13(3):156-161. DU Hongyan, QIU Furong, LIN Changjian. Corrosion mechanism of concrete and new protection methods[J].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Technology, 2001, 13(3):156-161.(3) |